close
人們在社會交際中評論某個人時,常常喜歡使用「成熟」和「世故」這兩個詞。
例如:「某某為人處世比較成熟,是個很受歡迎的人」;
「某某為人處世很世故,不好打交道,不是可交之人」等等。
確實,在交友辦事,為人處世中,成熟與世故只一線之隔,但結果卻是完全不同的。

(1)世故是爛掉的成熟
街頭的一堆西瓜,無論它有多少,對買者而言,只有三種:生的,熟的,熟過的。我們只挑熟的買。
芸芸眾生,男女老少,就其心理年齡而言,也只有三種:幼稚的,成熟的,世故的。
幼稚的屬於生瓜,成熟的屬於熟瓜,世故的屬於熟過的瓜。放下生瓜不談,天下有誰喜歡熟過的西瓜?
人們都不喜歡熟過的瓜。因為它內裡已變得乾枯;同樣,人們也不喜歡世故的人,因為他們已「練達」得枯燥無味。
在我們身邊很少看到一個世故的人擁有真正的朋友,因為世故的人很難交上朋友,誰也不願與他交朋友。

成熟不等於世故,世故是爛掉的成熟。一個人不成熟,就等於生瓜一樣,不好吃,價格就要大打折扣。
成熟是一種豐滿圓潤的狀態,是一個人智慧的頂峰,是一個人閱盡人間滄桑後的一種大度從容。
它不媚俗,不盲從,對挫折處之泰然,對恭維、掌聲、鮮花給人以淡淡的微笑。
處在這種境界的人,在家裡是寬容慈祥的父親;在朋友那裡是手足般的兄長;在工作單位是砥柱中流。
一個人思想和性格上的成熟,歸根結底在於他能從容地處理好人際關係,能夠很好地適應環境,適應社會。
世故與成熟不能同日而語。有人把老謀深算、圓滑世故看成是成熟,是為人處世、求人辦事的高手,其實不然。
因為老練成熟,才是社交中的「上乘」修養,而圓滑世故,則是社交中很壞的品質。
世故的人不一定就是成熟,成熟的人也不一定必須世故。成熟的人讓人想接近,世故的人卻使人敬而遠之。

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。你到一個服裝店去買衣服,
店主一開始熱情地介紹這介紹那,你的心裡很舒服,可試了幾件後,沒有一件合適,最後決定不買了。
如果店主馬上對你冷淡下來而去做別的事,你馬上就會意識到她最初的熱情只是為了做自己的生意。
你一旦清楚這一點,馬上就會對這個店主的性情有些看法,
雖然人與人之間是互惠原則,但互惠的不僅僅是物質,還有精神。
對這種世故之人,你可能會很反感,以後可能再也不會去光顧他的服裝店。
而一個處世成熟的人,是不會這麼去做的,即使是做不成生意,他依然對你熱情有加,
從感覺上就給人很親近,會讓你這次沒買成衣服,下次還會去光顧。

(2)世故之人不可交
如果某人是非常勢利、見利忘義的世故之人,這種人是不適合作為朋友出現在生活中的。
例如有一個企業,A當總經理的時,一位高級職員經常到A家裡坐坐,外帶一批上好的禮物,對A奉承一番;
而當A下臺,B當上總經理時,這位高級職員又馬上到B家裡送禮,並數落A的不是,將B捧為英明的領導。
在這種情況下,B領導聽了群眾的反映,果斷地將這位高級職員冷落在一邊。
世故的人有一個通病,你在得勢時,他錦上添花,當你失意時,他落井下石。
他不懂得什麼是真誠,他只知道什麼是權勢。因此,這種世故的人不能交往。
宋代的王安石和呂惠卿是一對朋友,但他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,純是靠著權勢和利益聯合起來的勢利之交。
呂惠卿與王安石的氣質本來就相差很遠,他開始攀附王安石是因為王安石有權勢,
呂惠卿從中得到好處後,又開始陷害王安石以鞏固自己的地位。從這一歷史事實說明世故之人是不可交的。
現在,如果某人為官在任,聚集在他周圍的人很多,可謂門庭若市,有人為認識結交做官之人,而想盡用盡各種辦法。
倘若做官之人罷了官,其周圍的人一下子就沒有了,真可謂門庭冷落車馬稀了。
為什麼?因為你沒有了權,別人再無法利用你了。寧願沒有朋友,也不願交哪些世故的朋友,
因為這樣的對你無益,相反還有可能給你添麻煩。這種朋友,不如沒有的好。

(3)不把世故當作成熟
生活中,有些人總覺得為人處世難,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來,
可往往又無法分清成熟與世故的界限,有時還把世故當作成熟。其實,世故與成熟是有區別的。
例如,求他辦點事,你必須得表示表示,否則,他左推右推說幫不了,給他些好處,事情馬上擺平。這就是典型的世故心理。
世故與虛偽聯繫密切,表現出圓滑、勢利。其實,人們是不喜歡與世故的人交朋友的,
這是因為世故的處世哲學猶如層巒疊嶂,使交往對方的思想、感情、心靈難以溝通。
人際交往中,世故的人把自己封閉得很嚴實,從不講自己的內心話,與別人相處,常圓滑應付,心口不一。
朋友真誠地與他討論問題,將自己內心的東西全部告訴他,而他卻守口如瓶,不用心去換取別人的心。
時間久了,別人就不會與這種世故的人交往了。

心理世故的人在交往中表現的反差度很大。與周圍的人相處,
對自己有用的人,交往之;對自己沒有用者,冷淡之,交往的熱情同與自己有用的程度成正比。
對於同一個人,當有求於人時,對他就熱情,求完時便冷眼相待。
例如俄國作家果戈理小說《死靈魂》中的主人翁契契可夫一樣,
在剛當小職員時,百般討好巴結上司的麻臉女兒,
當博得上司的好感,當上科長,站穩了腳跟之後,便馬上翻臉不認人。
這種人,有大事求人時,不惜討好巴結,降低人格,所謂「有事求人,無事無人」。
這種人在生活中是極令人討厭的。

成熟的人雖然也求人幫忙辦事,但他們堅持的是互惠互利,互幫互進的態度,
絕不會求人辦事達到目的以後,就不再搭理對方。這種人在人際交往中,自然會受到朋友的歡迎。
世故的人,大都是不相信別人,只希望利己,世故使交往打上了圓滑、勢利、虛偽的烙印。
這些品格無疑是不受歡迎的。交往中的世故心理往往使人認為你不可信、不可靠、不可近。
的確,從來不與人說心裡話,「有事求人,無事無人」,
這樣的人怎能在心理上給別人以安全、共鳴感和愉悅感呢?何談強化交往的願望。
這種人,又怎能交上知心的朋友呢?又怎能在人生的舞臺上有出色的表演呢?
所以,在社會上行走,要讓自己多一些成熟的氣質,少一些世故的味道,這樣才能成為到處受歡迎的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玥之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